白果村距政府駐地5公里,因該地有千年白果樹而得名。當地群眾歷來都是種植玉米、馬鈴薯等傳統農作物,到了冬天土地便閑置起來。為了積極調整產業結構,增加農民收入,而今,一株株綠色茶苗不僅讓沉浸在雨霧中的土地重煥生機,更給村民帶來務工收入和可觀的后期效益。
“積極借鑒塘約經驗,充分利用板橋鎮自然氣候、地理位置、土壤環境等優勢條件,在白果村科學規劃發展種植茶葉、山楂等經濟作物,結合村情實際,構建立體農業產業?!卑坠妩h支部書記班禎介紹,該村融合村社一體發展,采取“龍頭企業+合作社+基地+農民”的運作模式,種植黃金芽和“白葉一號”兩個品種,同時套種山楂,實現一地多用。再過三年,白果村茶葉種植規??蛇_2000畝,直接帶動320戶農戶增收。
黃金芽和“白葉一號”每畝可種2500株,畝產茶青20公斤,每年采摘3次,第三年可產生收益,市場均價每公斤120元銷往烏蒙利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;第四年翻一番,每畝可達40公斤;第五年再翻一番,每畝可達80公斤;第六年及以后每畝產量維持在100公斤左右。茶葉是典型的喜酸性土壤的特種經濟作物,2017年織金縣農業部門相關技術人員實地抽取樣本,發現白果村很符合茶葉種植條件。同年,白果村干部群眾約16人到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考察茶葉種植,了解到黃金芽和“白葉一號”的市場前景及種植情況后,村民們紛紛心動,很快就有600多戶群眾將土地入股。
班禎介紹,白果村采用“1+N”的分紅模式,同時進行村管片、片管組、組管隊、隊管社員(或股民)的四級管理,農戶可以用資源、資金、資產入股,享受200元到700元田地價格不等的保底分紅和60%的利潤分紅,同時還有分紅權、管理權、經營權、勞動權四種權利。
寒風拂過,一株株綠色小苗迎風搖曳,不時飄落的細雨并沒有澆滅村民脫貧致富的熱情?;厣厦刻齑蠹s100人務工,為了節省時間,不少村民自帶的竹背簍里還裝著中午要吃的飯菜。
“現在,冬天也有活干,多勞多得,平均一天有100元還要多的務工收入?!蓖恋厝牍?0畝種植茶葉的村民楊四妹說,“人總得需要大膽嘗試,大家都入股了,自己若不入股以后就該后悔了?!辈粌H如此,楊四妹還叫回了在外打工兩年的兒子孫富貴一起種植茶葉。孫富貴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:進廠打工一個月下來也就3000多元,除去房租、水電等生活費根本剩不了錢?,F在在家門口務工,一天一百多元,三年以后就能享受茶葉、山楂等作物的收益,日子是越來越好過了。
為了一地多用,村民們在茶葉基地套種山楂,目前長勢良好,每畝可種20株,預計年前種完。三年后每株產量可達75公斤至100公斤,每公斤2元,保底賣給廣州中和集團。但茶葉和山楂都屬于長期收益產業。為了以短養長,彌補短期空缺,村民們將在春節后在基地上套種黃豆、辣椒等矮稈作物,銷往本地市場,爭取不浪費一分土地,為百姓創收。
班禎介紹,近年來白果村因地制宜利用土地資源,進一步整合農村勞動力,爭取讓村民回歸故土創業就業。下一步,將建立茶葉和山楂加工廠,延長產業鏈,改變村民“等、靠、要”思想,做好經濟加減法,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,讓土地資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。